盛夏的鏈博會,映照中國經濟活力

![]() |
在智能汽車鏈展區拍攝的一款智慧低空出行飛行體。 |
人頭攢動的會場,目不暇接的新產品,接連不斷的首發首秀,真誠熱情的交流合作……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內,首次在夏季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熱”力更足、勢頭更勁。
一場展會,緣何擁有如此魅力?
一個“鏈”字,道出其中奧秘。正如觀察者所言,有的國家還在試圖“脫鉤斷鏈”,而這裡已是“鏈”味正濃。
從“鏈”的視角觀察,中國供應鏈彰顯著全面、高效、韌性等獨特優勢﹔以“鏈”為基礎,創新之花得以盛開,合作果實愈加豐碩。盛夏的鏈博會,映照著中國經濟的滿滿活力。
“中國供應鏈是一個奇跡”
身著唐裝、中文演講,稱“中國供應鏈是一個奇跡”——鏈博會開幕式上,英偉達公司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的亮相迎來大量關注。
今年,英偉達首次參展,帶來了與中國廠商合作的多款機器人,成為觀眾打卡的“明星”展台。在鏈博會期間的多場採訪、演講中,黃仁勛屢次夸贊中國供應鏈體系完備,強調中國市場非常重要。
雖然保護主義陰影籠罩全球貿易,“鏈接”仍是人心所向。本屆鏈博會歐美參展商達到境外參展商總數的50%,其中美國參展商數量比上屆增長15%,位列境外參展商數量之首。
連續3年參展,蘋果公司傳遞出簡潔有力的信息:蘋果全球的200家主要供應商中有超過80%在中國生產。半年多前,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的那句話更讓人印象深刻:“沒有中國的合作伙伴們,蘋果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英偉達、施耐德電氣、歐萊雅、路易達孚、美敦力……今年,鏈博會迎來230多家首次參展的中外企業。從智能制造、田園餐桌到生物制藥,一條條跨越國界的韌性鏈條在此交織,這是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企業用實際行動為中國經濟投下的信任票。
正如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尹正所說,中國憑借龐大的市場規模、強大的產業基礎與開放的營商環境,已成為穩定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工商界要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期待各國深化數智供應鏈協同”……《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北京倡議》,則向世界傳遞著中國市場的開放決心,是中國供應鏈向世界發出的熱情邀請。
創新源源不斷在這裡實現
請人形機器人傳遞物品,用仿真手臂摘取眼鏡,讓AI站崗巡檢……鏈博會上,濃濃的科技感扑面而來,創新是供應鏈上當之無愧的主角。
在本屆首次設立的“鏈博首發站”活動專區,更能直觀感受到創新的魅力——貝特瑞發布行業首款硅負極專用石墨材料、住友電工發布新一代水處理細分領域技術解決方案、新國標途能太陽能電動車全球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場景不斷。這也讓人不禁想問:創新為何總能在中國市場落地?
不妨從身邊的一杯咖啡說起。
第三年參展,星巴克首次將即飲業務帶到鏈博會上,展示茶咖茉莉拿鐵、低糖星選馥芮白等即飲咖啡產品。目前,星巴克在中國共有8大即飲系列,均為本地孵化和生產。
“新品迭出的成果背后,是星巴克即飲業務深深扎根中國,以貫穿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本地化運營支持起高效卓越的市場響應能力。”星巴克中國即飲方面表示。
創新,早已成為中外企業家談及中國市場時最高頻的詞匯。中國市場龐大且需求多元,消費者對創新的擁抱、豐富的應用場景、完備的供應鏈和快速敏捷的響應能力,這些因素讓一項項創新成果源源不斷在中國市場落地、迭代。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創新強國!”空客中國首席運營官柏舒曼說。
今年是空客與中國航空業合作40周年,其在中國天津建設的第二條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預計2026年初正式投產。柏舒曼說,中國是高端制造的沃土,空客正積極擁抱中國創新,推廣中國的技術經驗,推動產業進步。
中外企業“鏈”上共舞
“開展兩小時已接待咨詢團隊20余批,來自美國、巴西的嘉賓對我們的設備很感興趣,已有初步合作意向。”
“以往只能在資料裡看到的企業就在身邊,‘找鏈接’的好機會。”
“一舉拿下400台遠程醇氫電動重卡採購大單,不虛此行!”
5天會期,每一日,牽手合作的好消息頻頻傳出。供應鏈上,朋友更多了、交往更密了、天地更廣了。
一條羅非魚,生動演繹著中外企業如何“鏈”上共舞。
鏈博會首日,百勝中國與來自廣東的國聯水產簽署羅非魚採購合作意向書。曾經主打出口的外貿優品將經由百勝中國的上萬家門店服務中國消費者。
一紙約定,多方獲益。借此,百勝中國將研發更多創新產品,進一步拓寬本土特色水產品應用場景﹔國聯水產迎來規模化生產升級的機遇﹔上游養殖戶則有機會進一步增收。正如許多企業所說:“供應鏈亦是共贏鏈。”
多年來,中國穩居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科研、設計、制造能力迅猛發展。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為參與者帶來滿滿機遇。借由鏈博會的平台,合作呼聲愈發響亮,行動的步伐越發堅定。
將視野稍微放大,今年以來,阿斯利康宣布將投資25億美元,在北京建立第六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巴斯夫宣布投資5億元,擴建其上海工廠﹔瓦克化學在華特種有機硅擴建項目竣工……投資中國、扎根中國成為越來越多跨國公司的堅定選擇。
如果說鏈博會上有一種聲音最動聽,那是中外企業的呼聲:隻有手拉手,打造開放合作的“共贏鏈”,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